传统美味:学会粽子的家常做法和包法,轻松制作美味粽子!
1.取两个粽子,用粽叶裹住,尽量压实
2.将粽子先端起,拉紧
3.用手把粽子包起来
4.再放入高压锅,加入适量清水,粽子完全淹没
5.盖上盖子,待上汽后压15分钟左右即可
小贴士:
1.先端起,压15分钟左右即可。
2.避免粽子粘住锅底,这样会黏锅。
3.如果粽子在高压锅压10分钟左右,也没有任何效果,可再继续压15分钟,待完全煮熟后,打开盖子,趁热吃,粽子口感最佳。
一、营养价值
粽子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,吃粽子的历史十分悠久,早在先秦时期,粽子就已被列为国食品。至东汉时期,粽子被列为国食品,人们用它作为国食品。粽子的形状多样,糯而不烂,甜而不腻,咸甜适中,清香适口,是中国南部地区常用的风味食品。
粽子的“原料”十分广泛,南北方都有。最早的出现在南北朝时期,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和糯米。在唐《食珍录》中记载:“粽(粽)肉”是“糯米”。
唐朝以前,粽子为了防止上火,一般用干荷叶包好后放在小火上煮。
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粽,甘温无毒。辟风寒,利长夏,止冷泄。”据现代研究表明,粽子是由糯米、红枣、豆沙等原料制作的,其中红枣正是祛湿的,而豆沙则是利水的,可谓“三利”。
每到夏季,粽子就成了家家户户饭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,既可以当主食,又能当水果,受到人们的喜爱。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,粽子也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一种乐趣。
吃粽子,现今,各种各样的粽子纷纷上市。
粽子是用糯米、红枣、豆沙和食盐制作的,糯米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钙、磷、铁、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、烟酸及淀粉等,营养丰富,为温补强壮食品;红枣富含维生素、葡萄糖、脂肪、纤维素、果胶和矿物质等,具有补中益气、健脾和胃的功效。
不过脾胃虚弱、湿盛中满、大便泄泻者应慎食,因为粽子中的糯米含有鞣酸,可与人体内的胃酸结合,生成不易消化的物质,造成胃胀痛、呕吐、腹痛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