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姆、月嫂、小时工、护工
各种家政服务,总有一个适合您!

婴幼儿护理员频繁高声通话是否会对新生儿造成干扰?

婴幼儿护理员频繁高声通话是否会对新生儿造成干扰?

凌晨三点,新手妈妈小敏再次被家政保姆的来电声吵醒——“你听我说啊,老家的母猪生了小猪...”,声音之大,甚至让婴儿监控器都发出了警报。类似的情况在众多家庭中都有发生,那么月嫂的大声喧哗是否会影响到宝宝呢?去年市妇幼部门的调查表明,31%的育儿矛盾都源于家政保姆的不当行为,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。

音量超标危害实测

婴儿听力专家通过实验发现:当环境噪音超过70分贝(相当于吸尘器工作时产生的声音),宝宝会出现明显的惊跳反应。而多数家政保姆打电话时的音量在75-85分贝之间,这相当于:

→ 持续刺激宝宝的听觉神经

→ 干扰宝宝深度睡眠中生长激素的分泌

→ 提高宝宝惊厥发作的可能性

有一个典型的案例:某家政保姆每天在婴儿房打电话3个小时,结果宝宝满月体检时听力筛查未能通过,尽管最后证实是误诊,但仍然让全家都感到十分惊慌。

背后原因大起底

为什么家政保姆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音量?业内资深人士透露了三大原因:

职业习惯使然:许多家政保姆都是从护工转行,习惯了在医院里高声交流。

压力宣泄途径:连续20多天24小时待命,打电话成了他们唯一的减压方式。

刻意制造存在感:有些家政保姆通过大声说话来展示自己的忙碌。

最离谱的是某机构培训时的话术:“说话要中气十足,显得专业可靠”,结果培养出一批“咆哮式”家政保姆。

防噪实战指南

有经验的人士教你四招应对方法:

合同加条款:明确“服务期间通话需至阳台/卫生间,违者罚款200元/次”。

科技介入:安装分贝检测仪,超过65分贝自动提醒。

话术引导:“阿姨您嗓子这么好,教教宝宝发音吧”转移注意力。

硬件改造:给婴儿房加装隔音棉,成本大约800元/间。

海淀区有一位奶爸更是有创意,给家政保姆买了骨传导耳机,成功将通话音量降低了40%。

沟通禁忌手册

千万别直接说“你太吵了”,试试这些替代话术:

→ “宝宝对高频声音特别敏感”(暗示)

→ “听说长时间大声说话伤嗓子,我这有润喉糖”(关心)

→ “您家乡话真好听,能教我们几句吗”(转化优势)

有一个值得学习的案例:宝妈发现家政保姆总是和老家儿子视频,故意说“让孩子看看弟弟妹妹多乖”,顺势将视频时间变成了育儿展示,成功降低了80%的噪音时长。

个人认为这事儿得讲究策略。认识一位家政保姆王姐,她每次接电话都像在演谍战片——溜到厨房关上门,还用毛巾堵住门缝。这种自觉性并非天生的,而是之前被客户扣过三次钱练出来的。说到底,既要保护宝宝,也要给家政保姆留点面子,毕竞谁还没个家长里短呢?不过要是遇到那种开着免提和姐妹闲聊的,该换人就换人,别犹豫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家政服务网 » 婴幼儿护理员频繁高声通话是否会对新生儿造成干扰?

分享到: 生成海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