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开迷雾:中元节到底是鬼节还是其他特殊节日?
中元节,是鬼节的典型代表,民间有所谓的鬼节,即由月亮月亮的诞弄活动,通过对月亮的形状、位置、表情等一一进行“点”、“点”、“下”、“冲”、“挑”等,作为鬼节的传统。据说鬼节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,最早出现于春秋时代。
中元节,是一年中阴历历元、阳历二月四日,农历七月初七,又被称为“中元节”。中元节的主要活动在七月初五,以祭祖、祭天、吃粽子、踏青、赏花等为活动。中元节这一天,民间有做“粽子”的习俗。
中元节的习俗
中元节是一种在月亮诞弄活动中举行的特殊的节日,由于历法、时间和仪式是有一定的区别的,在古代中元节就有“七月初四”、“七月中元节”、“中元节”等传统节日,各国也会有相应的节期。
农历七月初七,是农历七月初七,太阳到达黄经180度,是七月中元节的一个传统节日,是祭祖、祭祀的最佳时间。
中元节的主要活动是“祭祖”、“祭天”、“吃粽子”、“踏青”、“纳豆”等。中元节这一天,人们都会举行祭祖仪式,这是为了纪念当时“先烈”的雄壮体魄,对于广大百姓来说,这一天都是个重要的节日。
中元节这一天,除了祭祖,还有“搓泥糍”、“吃粽子”、“晒衣”、“捏糍”、“磨角糍”、“搓高官糍”等传统节日。民间认为,是“七月中元节”,亦是中元祭祀的最佳时间。
中元节的主要活动有“搓泥糍”、“搓衣糍”、“搓腿糍”、“搓手糍”、“搓皮糍”、“搓头糍”、“搓手糍”等传统节日。民间认为,这一天是“小丰收”、“大旺丰收”的日子,所以叫“搓泥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