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姆、月嫂、小时工、护工
各种家政服务,总有一个适合您!

贾政的砚台谜语藏着什么秘密

当贾政在元宵灯会上说出"身自端方,体自坚挺"时,满座亲朋都陷入沉思。这一个看似浅易的谜语,真就只是个书房用具吗?为什么曹雪芹偏偏让呆板的贾政出这一个谜?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说这块"砚台"背后的门道!

谜面藏玄机:四句话里的乾坤

先看原句:

身自端方,体自坚挺。
虽不能言,有言必应。

字面意思直白得很:

  • "端方" 是说形状梗直规则
  • "坚挺" 指材质硬朗耐用
  • "不能言" 点明它是哑巴物件
  • "有言必应" 谐音"有砚必应"——只要蘸墨就能写字

但妙就妙在曹雪芹玩了个双关游戏。就像街坊张老师说的:"这哪是猜砚台?分明在给贾政画肖像!"

活脱脱的贾政自画像

把谜面往贾政身上套,简直严丝合缝:

谜面特点 贾政真人写照 原著依循
身自端方 遵守礼教的老呆板 冷子兴说他"为人端梗直直"
体自坚挺 打宝玉往死里揍的狠劲 三十三回往死里打儿子
虽不能言 语种干燥的谈天闭幕者 贾母嫌他讲笑话冷场
有言必应 天子太后说啥他都点头 元春投亲时战战兢兢

最绝的是最后那句"有言必应"。表面说砚台共同笔墨,实则暗指贾政对皇权的相对服从——皇上一启齿,他立马叩头领旨,活像块听使唤的砚台。


元宵夜那场心领神会的表演

这段谜语最有趣的还不是谜底,而是贾家人的默契演戏

  1. 贾政刚说完谜面,立刻偷偷捅宝玉:"快告诉你奶奶答案!"
  2. 贾母心知肚明却矫揉做作:"嗯...是砚台吧?"
  3. 贾政立刻恭维:"母亲真厉害!"

这场景像不像过年时亲戚让孩子背诗?显明家长提前教过,偏要夸孩子"真聪明"。曹雪芹笔锋一转,贵族家室的温情与虚伪全在这细节里了。


砚台背后的玄色幽默

细品这一个谜语,切实藏着三层讽刺

  1. 自我认知错位
    贾政以为在夸砚台品格,事实给自己贴了"固执不化"的标签——就像有人自夸"我这人特殊轴",还当是优点呢!

  2. 文人身份的破灭
    砚台象征读书人清高,可贾政的官是祖宗荫庇来的。书中写他检讨宝玉功课,连《诗经》都背不溜,妥妥的"文具摆设"。

  3. 礼教吃人的隐喻
    砚台要研磨才可能出墨,恰似贾政被封建礼教"研磨"成东西人。他毒打宝玉时那句"不如趁今日终局了他的狗命",哪尚有半点父子亲情?早被礼教异化成冷硬石头了。


一盏照见家属福气的海灯

更值得玩味的是高低文对比。当晚姑娘们的谜语:

  • 元春的爆仗"一声震得人方恐,回忆相看已化灰"——预言盛极而衰
  • 探春的风筝"游丝一断浑无力"——暗示远嫁分离
  • 惜春的海灯"性中自有大光明"——伏笔削发终局

唯独贾政的砚台谜,没有飘渺的福气感,只有沉重的事实桎梏。当姑娘们用谜语诉说宿命时,这位家长还困在"端方坚挺"的牢笼里,浑然不知家属将倾。就像红学家李老师说的:"那块砚台何尝不是压在贾府棺材板上的最后一块石头?"


最后唠句掏心窝的D芽次重读这段总觉心伤。贾政举着砚台自诩端梗直直时,像极了当初某些死守过时规则的人。曹雪芹早在三百年前就告诉咱们——当人活成器物,再幽美亦是悲剧。此刻不妨摸摸自己心口:你我可别成了新时期的"贾政砚台"啊!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家政服务网 » 贾政的砚台谜语藏着什么秘密

分享到: 生成海报